失独家庭指的是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这类家庭面临无人养老的困境,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而我国的失独家庭已经达到了一千万,政府出台了不少措施来扶持和帮助失独家庭,对于其中35-49岁且愿意再次生育的失独家庭,可以享受试管婴儿补贴。
失独家庭如何走出痛苦
失独家庭都经历过丧子之痛,这对于父母来说是无比承重的打击,对于一些尚且年轻的夫妻来说,还可以尝试再次生育,可对于一些不再年轻的夫妻来说,学习一些走出痛苦的办法,能够更好的走出悲伤,重新迎接新生活。
丧子之痛是很难承受的,所以失独家庭往往都沉浸在悲伤中,过着痛苦的生活,但是再悲伤也要努力站起来,努力开始新的生活,以下这些办法有利于缓解心情,帮助走出痛苦。
- 1. 旅游散心:失独父母和孩子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家里一定有很多回忆,所以在可以选择出门旅游,到陌生的地方去看看风景,散散心,也能够帮助失独家庭重新建立起对于生活的信心;
- 2. 培养爱好:很多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所以在失去孩子的时候才会更加难受,建议失独父母们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这样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慢慢从丧子之痛中恢复过来;
- 3. 倾诉:悲伤都是需要发泄出来的,这样伤口才会愈合,所以失独父母们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扛着,可以选择和好朋友倾诉一下,将心里的痛苦都发泄出来,然后就可以重新收拾心情生活。
总之,失独家庭所承受的悲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短时间内完全走出悲伤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失独家庭的朋友或亲戚,建议大家多给失独家庭一些时间,好让他们自我消化,并且给予他们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失独家庭补助政策
由于我国的失独家庭数量庞大,所以国家也是出台了很多的帮扶措施,保障这些家庭的基本生活水平,从经济援助、用房优先、养老保障等多个方面改善失独家庭的生活,主要政策如下。
- 1. 经济援助:2022年起,49周岁以上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夫妻可以领取补助,在城市中,子女伤残可领取每月270元,子女死亡可领取340元,在农村,子女伤残可领取每月150元,子女死亡可领取170元;
- 2. 用房优先:优先保障特殊困难的失独家庭和住房困难的家庭申请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措施,农村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还要按照有关规定优先安排农村危房改造;
- 3. 养老金保障:做好失独家庭的养老保障工作,让符合新型养老保险条件的城镇居民,按社会养老保险规定给予补贴,对失独家庭中有特殊困难,且在60周岁及以上家庭成员,优先入住公立的养老单位。
总而言之,国家在方方面面都为失独家庭提供了一些帮助措施,但各地区的具体政策是不一样的,具体标准可以咨询当地的计划生育部门,这样就可以了解到具体的失独家庭措施。
失独家庭试管政策
失独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夫妻,还是很想再生一个孩子的,但身体素质毕竟大不如前,想要自然怀孕有点困难,而试管就成为不少失独家庭的选择,国家也提供3万左右的补贴,但需要满足以下这些条件。
- 1. 年龄限制:失独家庭中,女方的年龄需要大于35岁,因为35岁后女性的自然怀孕率会下降,还有可能伴随一些影响生育的妇科疾病,这时候试管婴儿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失独家庭想要领取补助的首要条件;
- 2. 符合医学评估:夫妻双方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医学检查,并且符合试管婴儿的要求,确实患有一些不孕不育的疾病,无法通过自然受孕怀上孩子,而医学评估也建议夫妻试管的话,才能领取试管补贴;
- 3. 生活水平低:失独家庭成员因为意外或疾病失去孩子,其人均收入必须低于当地的生活水平,属于比较贫困的水平,无法自己负担试管婴儿治疗的费用,就可以领取试管补贴。
以上这些条件需要全部满足,才能享受国家对于失独家庭的试管补贴政策,大部分地区会为失独家庭提供2-3万左右,而个别地方把补助提高了4.2万元左右,对于经济很一般的人来说,大大缓解了经济压力。
失独家庭生双胞胎案例
在了解完2023年失独家庭的最新补贴政策,而不少失独家庭都会选择再次生育,而这些年来也有失独家庭通过试管成功怀孕分娩,在这些幸运的家庭中,还有极少数生下了双胞胎,接下来为大家列举一些。
- 1. 案例一:郭敏唯一的独生女儿是在2005年车祸去世的,后来她就花费了所有的积蓄去做试管婴儿,历时五年的反复失败和治疗,最后终于顺利生下两个孩子,一男一女;
- 2. 案例二:2009年3月,盛海琳就开始尝试试管婴儿,她找了很多国内有名的试管婴儿医生,但都被拒绝,最后终于开始试管,经过3个月的治疗和调理,盛海琳于同年10月移植胚胎,然后成功怀上双胞胎;
- 3. 案例三:山东某一女性因为车祸,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她没有办法接受家里没有孩子,所以坚持试管生育,为此花费了几十万,辗转多地秋衣,然后在48岁时生下一个双胞胎。
虽然失独家庭确实有试管双胞胎的先例,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普遍的情况,大部分的高龄失独女性,其实是没有办法怀孕的,即使能够受孕分娩,还需要面临经济压力和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