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避免胎儿畸形的小习惯,附造成胎儿畸形的原因解析

有研究人员调查了20273名婴儿,其中出生缺陷儿162人,占0.80%。大约每100个婴儿中就有1个是畸形儿,在现在各种产前检查日益先进的情况下,仍然存在这么高的畸形了,还是感觉触目惊心的。

胎儿畸形信息
胎儿畸形、出生缺陷
无脑儿、脑积水、唇裂等
国内13.7%、国外15%
遗传、环境、母体
血清筛查、超声、染色体筛查
终止妊娠、手术修复

为什么会出现畸形呢?孕妈妈该如何做可以减少畸形的发生,想必广大孕妈妈都有这样的疑问。大家肯定比较疑惑为什么之前畸形胎儿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其实这些原因与医疗水平和信息传播是有关系的。

导致畸形的原因

目前医学上将胎儿畸形原因大致归类与母体、胎儿两个大方面,看似简单,但是实际要面对的情况是十分复杂的,在备孕期间医生就会强调服用叶酸、改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为了减少胎儿畸形的可能性,所以宝妈宝爸一定要引起重视。

导致畸形的原因

细分下来里面还有染色体问题、生活环境、药物感染等等情况,大致可以总结到妈妈和胎儿两个方面上,但这并不能说明胎儿畸形就完全与父亲无关,毕竟胎儿的形成可是少不了男性染色体基因的参与。

目前对于胎儿畸形治疗方法十分局限,很多时候医生都会建议终止妊娠,毕竟一个畸形儿出生对于宝宝和这个家庭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孕妈原因

高龄女性:生出畸形儿的风险比较高,一般认为年龄大于35岁是发生胎儿畸形的危险因素,这与年龄增长、卵子老化、染色体畸变机会增多有关。现在女性地位上升,求学、工作压力比较大,要孩子的年龄偏高。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高龄孕妇日益增多,畸形率也出现了上升趋势。

孕早期受到重大心理打击,会增加胎儿颅骨畸形和心脏畸形发生的可能性。孕妇生活压力日益增大,情绪问题不容易控制。不良嗜好、不良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出生缺陷,大部分观点认为烟酒和出生缺陷的关系比较大,工作的关系让很多女性避免不了这种因素。

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导致畸形儿可能性是正常者的近十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疾病的发生率增高。很多女性特别爱美,在孕前喜欢减肥,喜欢服用一些导致胎儿畸形的药物。另外,孕妈妈接触化学污染、辐射污染的机会也比以前增加了。

胎儿原因

胎儿的大部分组织器官在怀孕早期完成,如果这时感染了病毒,容易使受精卵畸变,影响器官的正常分化,导致胎儿的畸形。我们看一下胎儿的发育过程,就会一目了然了。

对于胎儿畸形治疗方法十分局限

  • 孕1-2周:准备精壮卵肥的环境;孕3周: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孕4周:受精卵着床;
  • 孕5周:形成内、中、外三个胚层,将是未来的各个系统;孕6周:脑和呼吸系统正在发育,肝脏开始发育,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原型出现;
  • 孕7周:80%的脑和脊髓的神经细胞开始形成,心脏开始划分成左心室和右心室,腭部开始发育;
  • 孕8周:心脏和大脑发育得非常复杂,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孕9周:五官越来越全,四肢渐渐清晰。
  • 孕10周:五官比较清晰,像个小人了。90%的器官已经建立;孕11周:比例开始协调,头部占身体的二分之一,基本的器官发育都已经成形;
  • 孕12周:身体的雏形基本完成,脾脏开始造血,肝脏开始分泌胆汁,肾脏开始产生尿液等。
总之,孕早期容易发生胎儿畸形,孕妈妈一定注意防范,避免出现令人遗憾的结果。不管是孕妈的心情还是生活环境都是畸形的诱因。但是大家应该科学防护,不要过度担忧胎儿健康,定期做好检查,及早发现伤害越小。

减少畸形的方法

像无脑儿、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这样的先天缺陷,孩子即使出生也没有什么办法进行治疗,目前在宫腔内进行胎儿手术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怀孕前尽量减少不良因素,将胎儿畸形扼杀在摇篮里。

通过日常生活习惯的调整,再辅助保健品、补品等调整身体素质,清除身体中杂质、毒素来预防这种情况发生。

补充叶酸

补充叶酸是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常规做法,在备孕期间就要开始补充叶酸,保证怀孕后血浆中有足够的叶酸浓度。一般孕前3个月和孕早期3个月要服用叶酸。

减少畸形的方法

生活习惯

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从而保证良好的食欲和精神状态,促进激素正常分泌。要保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肉、奶、蛋、谷类食物等健康食品,拒绝烟酒、咖啡、浓茶、药物,少吃腌制食品、熏烤食品、寒凉生冷的食物。

良好心情

如果有工作继续坚持上班,保持一定的社交,找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避免出现一个人无聊、胡思乱想,影响心情的状态。

避开污染

不要到有化学污染、辐射污染、噪音污染、气味污染的环境中去,多去公园、安静的社区活动,避免受到有害物质的影响。

按时产检

怀孕早期的nt检查、小排畸、大排畸、唐筛、羊穿等都要按照医生的安排进行,在备孕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个染色体、基因检查,先排除夫妻双方基因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

基本信息来自医院官网或医院内公示信息或医生本人提供,如有侵权,请按照平台提供的渠道通知

举报

相关推荐